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7:02 点击次数:179
左旋多巴类制剂(如美多芭、息宁):是控制症状的 “金标准” 药物,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出现 “剂末现象”“异动症” 等副作用。
多巴胺受体激动剂(如普拉克索、罗匹尼罗):早期可单独使用,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。
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(如司来吉兰、雷沙吉兰):延缓多巴胺降解,辅助改善症状。
其他:如抗胆碱能药物(苯海拉明)、金刚烷胺等,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方案。
对于中晚期药物疗效减退、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的患者,还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(DBS,俗称 “脑起搏器”) 等手术治疗,结合康复训练、心理干预等综合管理。二、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中医将帕金森病归属于 “颤证”“震颤”“痉病” 等范畴,认为其病机多与肝肾不足、气血两虚、痰瘀阻络、肝风内动等相关,治疗以 “滋补肝肾、息风止痉、化痰活血” 为基本法则,需根据不同证型开具方剂,常见辨证思路如下:▌常见证型与方药参考(需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)肝肾阴虚证
症状:震颤幅度大、动作迟缓,伴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、头晕耳鸣、舌红少苔。
方药:大定风珠(白芍、阿胶、龟板、生地等)、天麻钩藤饮(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牛膝等)加减,以滋阴熄风。
气血两虚证
症状:震颤无力、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动则气短,舌淡苔白。
方药:八珍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当归等)合天麻丸(天麻、羌活、独活等),以益气养血、熄风通络。
痰瘀阻络证
症状:肢体僵硬、活动不灵,伴胸闷痰多、舌暗苔腻。
方药:导痰汤(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枳实等)合血府逐瘀汤(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等),以化痰祛瘀、通经活络。
肝风内动证
症状:震颤明显、情绪激动时加重,伴急躁易怒、口苦咽干。
方药:镇肝熄风汤(龙骨、牡蛎、代赭石、天冬等)、羚角钩藤汤(羚角、钩藤、桑叶、菊花等),以平肝熄风。
▌中医特色疗法(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)针灸治疗:常用穴位包括百会、风池、合谷、太冲、足三里等,根据证型加减,可辅助改善震颤、僵直等症状。
推拿与康复:通过按摩肢体、放松肌肉,结合关节活动度训练,缓解肌肉僵硬,提高肢体灵活性。
三、关于 “验方”“秘方” 的重要提醒不存在 “通用秘方”:中医治疗强调 “个体化”,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证型可能差异极大,如肝肾阴虚者使用温补方剂可能加重症状,盲目服用 “秘方” 可能因药不对证而延误病情。
警惕成分不明的风险:部分所谓 “秘方” 可能含有毒性中药(如马钱子、乌头类),或与西药(如左旋多巴)发生相互作用,导致肝肾功能损伤、药物疗效降低等风险。
不可替代规范治疗:帕金森病若不及时通过西药控制,病情会逐渐进展,影响生活自理能力,中医只能作为辅助手段,不能单纯依赖中药而停用必要的西药。
四、科学应对建议尽早规范西医治疗:确诊帕金森病后,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,定期随访调整药物,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。
中医辅助需辨证施治:若希望结合中医调理,需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,提供详细病史、正在服用的西药种类及剂量,由中医师辨证开方,监测用药反应。
综合管理提升生活质量:包括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(如太极拳、游泳等)、均衡饮食(增加膳食纤维、优质蛋白摄入)、心理支持等,延缓疾病进展。
总结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现代医学与中医的合理结合,但必须以西医规范治疗为基础。所谓 “名医验方” 需建立在专业辨证的前提下,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的 “秘方”“偏方”,以免因盲目用药导致风险。及时就医、科学管理,才是应对疾病的正确方式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